首 页 学会介绍 宗教知识 真情互动 揭秘文摘 邪教面面观 最新动态 学术交流 科普园地
今日 网站改版开通了

联 系 人:
办公电话:0898-65393360
手机号码:
邮箱:hnkxxcb@163.com
地址: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直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2栋1层
邮编:570203
您的位置:宗教知识-精彩推荐
阅读次数:4122 
报——善的传递与放大
 

文章来源:凯风网江苏频道   作者:郑炎

本文说报,说的是“报答”之“报”,“报恩”之“报”,“回报”之“报”。

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报的基因。

  孔子说,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

  孟子说,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草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这里虽没有直接说到“报”字,但体现报的意思,君对臣如何,臣对君就给予相应的回报。

  小的时候,一些不识字的老人也经常对我说: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。时候一到,一切都报。”

  “好人有好报”,“知恩图报”,更是人们常说的话。

  有众多的文艺作品,讲的是关于报的人与事。

  曾经有一个时期,同情一些人,救助一些人,不仅难得到好报,反而被视为丧失立场、觉悟不高,不能“进步”。因此,那个时期,很少有人敢向这些人行善,倒是有不少人向他们施虐,做出丧失人性的事。

  近几年来,常常有人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:路上遇到跌倒的老人,扶还是不扶?这个前所未有的问题,是从哪里来的?是恩将仇报带来的。一些人扶起老人并将老人送往医院,不仅没有得到好报,反而被诬陷,既费功夫又花钱。这样的故事听多了,人的恻隐之心就变少了。

  因此,该报恩而不报,是对善的消解。以怨报德,恩将仇报,更是善的大敌。

  报恩的前提是知他人之恩。

  有些恩是很容易知的。一个人掉进了水中,差点被淹死,另一个人将他救上了岸,这个恩容易知。一个人身无分文了,没钱买车票,没钱吃饭,另一个给了他钱,这个容易知。一个人总是找不到对象,一个热心人给他介绍了女朋友,让他有了美满的婚姻,这个恩容易知。

  有些恩则不容易知。

  曾经听到这样的故事:一位先生的孩子在国外留学,患了急病。当他赶到国外时,医生已经治好了他孩子的病。为了表示感谢,他在医生面前下跪了。而医生也立即跪了下来。原来,在这位医生看来,不是他有恩于患者,而是患者有恩于他。患者有恩于他?弄错了吗?没错!他认为患者对他有两个恩,一个恩是让他看病是信任他,一个恩是让他看病,增加了他的收入。反观国内,能知患者之恩的甚少。

  比尔.盖茨将数千亿美元捐给慈善事业,他说,这是回报社会。既是回报,那就意味着他认为社会有恩于他。有什么恩呢?他没有说。依我分析,他的员工有恩于他,他的产品消费者有恩于他,他的竞争对手有恩于他……也可以说,全社会每一个人都有恩于他,因为他搞生产是要消耗资源的,这资源本来属于所有人的,现在让他用了,不是有恩于他吗?类似这样的恩,有些企业家是不知道的。

  只想到自己有恩于人,不知他人有恩于己者,只有施舍,难得报恩。

  当吴菊萍伸出双臂去接从10层楼上掉下的孩子时,当她因接孩子骨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,她没有想到会得到物质的与精神的奖励。她只是为了救孩子,并不图自己得到什么,这就是不图报。不图报,体现了她的一种境界。

  吴菊萍不图报,但好报接二连三地来了。有精神层面的:人们将她称为“最美妈妈”;先后获得“杭州市杰出职工”、“全国三八红旗手”、“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”等荣誉称号。有物质层面的:她所在的阿里巴巴公司给20万元的奖励。在吴菊萍身上体现了行善者不图报与行善者有善报的一致性。

  还有,说行善不图报,不是说行善者一定要拒绝善报。吴菊萍就没有拒绝。她不仅坦然接受这些荣誉称号,也坦然接收了20万元的奖励。当记者问她如何处理20万元时,她说:“我父母身体不好,农村里也没有医疗保险,这些钱,我想用来赡养老人、抚育孩子,如果还有多的,就拿来还房子的贷款。”吴菊萍说,“我就是想为家里人提供好一点的生活。我觉得这个想法比较像个正常人的想法。”

  行善不图报,固然值得赞赏。而行了善想得到报,这也无可非议。

  人想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,这很正常。行了善,想得到一定的报酬,有什么不可呢?

  对于受了伤、躺在路边的老太太来说,一个想得好报(比如,死后能进天堂)而救她的人,比不想好报也不救她的人好。反正想报的人行善也能救人。

  不过,虽然可以图报,但不应该在救人的紧急关头先要报,没有进天堂的门票就不肯救人。

  我主张善报面前人人平等。

  2013416日上午8点多,某市城管队员张豪正和同事们在二楼开会。突然之间,他们发现距离单位不到五百米的西南侧泰昌家具城起了大火。当时,包括张豪在内的11名队员紧急下楼冲到现场进行救援。在此过程中,他与另3名同事冲进烈火中将一对老夫妻救了出来。可在申报见义勇为奖时,另一个队员“顶替”了张豪。领导说,他打过架,不能报。

  大谬!张豪打过架不假,但因为他打过架,冲进烈火中救人就不是善行了吗?善有善报,是不是要附加什么条件?对张豪的善行不报,给人们传递了一个什么信息?是不是要有过不良行为的人不要行善?

 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见的报恩是向施恩者报。谁有恩于他,他就报答谁。刘备对诸葛亮有知遇之恩,诸葛亮就对刘备及其儿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。

  不过,也有向非施恩人报恩的。某人肾脏有了毛病,生命垂危。有人向他捐献了一个肾脏,让他起死回生了。后来,他立下遗嘱:死后将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献出去。未必向他捐献肾脏的人,就需要他的器官,也未必需要他器官的人曾经一定有恩于他。

  或许有人会说,某人的做法固然值得赞赏,但这不能叫报恩,因为向他捐献肾脏的人并没有得到回报。其实不然。我以为那个能捐献肾脏的人,一定是有善心的人,也就希望接收他器官的人也有善心。现在看到某人也能捐献自己的器官,一定很高兴。能让他高兴,不就是报吗?

  除了向谁报,还有一个谁来报的问题。

  “有恩必报”,“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”,说的都是得到恩惠的人自己报。

  宗教中讲善有善报,报者是超自然的神灵。

  吴菊萍救了孩子,阿里巴巴公司给予奖励,实质是非受恩者给予的报。

  据研究,总体而言,经常行善者的命较长。原因是行善后,他们常常感到愉悦。心情好,身体好,自然能延长生命。这是自己给自己报。

  各地都设了见义勇为奖。河北省还规定,道德模范享受劳模、先进工作者待遇。这实际上是政府对行善者报。

  有了这全方位的报,何愁善无善报?最起码你自己可以给自己报呀。

合作伙伴
版权所有:海南省反邪教协会 地址: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直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2栋1层 邮编:570203
电话:0898-65393360传真:0898-65393360邮件:hnkxxcb@163.com
全程开发设计:海南中立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