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 学会介绍 宗教知识 真情互动 揭秘文摘 邪教面面观 最新动态 学术交流 科普园地
今日 网站改版开通了

联 系 人:
办公电话:0898-65393360
手机号码:
邮箱:hnkxxcb@163.com
地址: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直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2栋1层
邮编:570203
您的位置:揭秘文摘-精神控制
阅读次数:5872 
十万元追星到底值不值?
 

来源:凯风网浙江频道  作者:湖一亭  责编:孙鹏

导语

  日前,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沙坪坝站的站厅,四名女大学生花10万元“包”下站厅悬挂偶像组合照片。此消息一出,便引发人们的热议,有人为女大学生这种疯狂追星行为点赞;也有人痛恨地称他们为“败家的熊孩子”,认为他们花父母的血汗钱买虚荣太无耻。那么,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种疯狂追星行为呢?  

 

 01 愈演愈烈的年轻“追星族”

“追星族”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,所谓“追星族”,是指追逐、崇拜影视歌明星,以及体育明星的青少年们。可以说,追星在当今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,并且现在的明星越来越多了,追星行为也随之愈演愈烈。

 

疯狂追星迷为偶像而自杀

少数“追星族”对心中的偶像盲目崇拜,狂热模仿到发疯、发烧、发昏的地步。有的“追星族”把偶像作为自己的精神依托,整日神情恍惚,生活在一种幻想世界中,导致心理失衡。

 

17岁贫困少年因追星绝望而自杀。20051217日晚,台湾歌手周杰伦正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亚洲巡演的最后一场,当现场气氛空前热烈、数万歌迷在周杰伦的歌声中欢呼沉醉时,一名17岁偏瘫少年周枫,因觉得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偶像周杰伦而万念俱灰。在看台上,他一口气服下了30粒安眠药自杀。事后,该少年被紧急送往医院经抢救苏醒过来。据悉,为追星,周枫离家出走,从湖南追到上海、北京,直到广州,期间住过20多个救助站,再将救助站的微薄资助积攒起来购买偶像的演唱会门票。他说自己自杀的原因:“为了心目中的偶像,当我知道再也见不到他时,就吃下了安眠药,他的歌声也就渐渐听不清了……”

盲目追星导致父亲跳海自杀。杨丽娟是甘肃省兰州市人,她从16岁开始疯狂痴迷刘德华,看遍了他所有的影片,也唱遍了他所有的歌曲。此后,她便开始辍学疯狂追星。杨丽娟的父母劝阻无效后,其父亲卖房卖肾筹资供女儿多次赴港及赴京参加刘德华的演唱会。此次,杨丽娟一家三口借了1.1万元,于20073月来到香港。25日,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杨丽娟参加了刘德华参与的一场聚会,得以同偶像合影留念。26日凌晨,杨丽娟和母亲一觉醒来后发现丈夫杨勤冀不见了,只留下一封遗书。随后,香港警方在尖沙咀附近海域打捞到杨勤冀的尸体。他在遗书中称,女儿参加歌迷聚会见到了偶像,但刘德华对女儿“和许多人一样”,没有与她单独会面及给予签名,“这不公平”。杨勤冀的遗愿是:“你应该见杨丽娟,为她签个名,救救她……”

 

未给买张国荣CD ,少女在家中自杀。大连一位刘姓少女在家中自杀,起因是母亲没有给她买张国荣的CD碟。这位少女生前曾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,学习成绩优秀,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,擅长演讲,喜欢弹奏电子琴,爱好游泳。刘母牟女士在爱女自杀后深刻反思自己教育的失误,呼吁更多家长关注孩子的偶像崇拜现象,不要让这样的悲剧重演。

 

  追星不花钱,也配叫粉丝?

对真正的追星族来说,不花钱,也配叫粉丝?!看电影、看演会、买专辑、冲现场,但是这些还只是传统项目,现在的粉丝通常都会“集资应援。”比如,今年黄子韬过生日,“粉丝会”就包下他老家青岛的数个公交车站的广告牌打广告庆生,而这样的广告位每个70008000元一个月哦!此外,爱豆过生日,应援会往往还会集资送礼物。当年还在BOBO组合时期,井柏然和付辛博就分别收到过粉丝集资送的价值10万的钢琴和价值20万的汽车。

 

“压岁钱妹”砸10万元买车送偶像。台湾艺人罗志祥魅力无法挡,内地小粉丝砸10万元买车送偶像,更扬言如果对方不收,就要把车砸了。该名小粉丝还在贴吧晒出存了10年的压岁钱照片,她表示把钱都拿去买了一台“大玩具车”当礼物,随后也贴出自己坐在车上对小猪示爱的影片。网友对于“压岁钱妹”的举动都感到相当震惊,指出该粉丝年纪小小就炫富,还如此夸张地追星令人十分担忧。

 

女大学生花10万元为偶像打广告。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看本文导语中,重庆的这四名女大学生凑资10万为偶像打广告灯箱的事,可以说这对于那些疯狂追星的粉丝们来说,这都再正常不过的事了。不过,真正引起人们争议的是,女大学生们的打广告的资金来源问题。据悉,女大学生声称自己花的是压岁钱、奖学金和打工所得,并没有拿家里一分钱。从话语中甚至还能听出她们有几分自得的感觉:自己攒钱自己花,谁也说不上什么话。大有一副“有钱任性”的姿态。

 

   也许,这真不是托辞,以现在很多家庭的经济实力以及对孩子的宠爱程度,上大学之后,积起好几万的压岁钱、零花钱一点都不奇怪。不过,就压岁钱而言,这并不是劳动所得,跟自力更生也没什么关系。从道义上讲,她们依然要背负一定的责任包袱,毕竟给压岁钱的亲朋好友们,大概没人希望孩子拿这笔钱去追星。此外,几句女大学生声称没拿家里的钱追星,但学费、生活费这些支出又是谁给的?这笔钱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家庭的负担,哪怕很多家庭并不在乎这种负担,但这关乎到一个大学生的修养和素质。

 

 02 这些星到底值不值得追?

纵观当今社会,我们不禁得感叹:现在的星实在是多啊——体育明星、演艺明星甚至包括作家,各类名人数不胜数,而每一个“名人”又往往拥有相当数量的fans的数量实在是有些令人担忧。当然,喜欢一个人并没有错,但是这些星真的那么值得追吗?

 

有人觉得为偶像所做的一切牺牲都值得

 

两年前,随着韩剧的热播,韩星的火爆再次引起了中国青少年粉丝的狂热。去年44日,“都教授”原计划来广州举办粉丝见面会。在见面会的前一天,来自全国各地的“叫兽粉”到白云机场接机。为了近距离膜拜“教授”的风采,他们连夜在机场通道占位通宵守候,满怀焦虑、兴奋的心情等待“都教授”的现身。据悉,这些“朝圣”的粉丝有些是包车过来的,有些甚至从上海、长沙远道而来。不过,这些在机场苦等多时的粉丝,最终却因为“都教授”的临时改道而扑了个空,失望之下,一些粉丝抱头崩溃大哭。据说,此次的粉丝见面会门票就炒到了上万元一张。

 

  “我们追星世界的情感你永远都不懂。”Dara说,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韩国当红组合的粉丝,据她透露,有粉丝为了博得偶像欢心,可以省吃俭用买几万块的名牌包作为礼物相赠;甚至还有人曾经联合筹资,将偶像下榻的那层酒店房间全部包下来,只为寻找与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。Dara说,对于真正的“追星一族”来说,为自己的偶像做多少牺牲都是值得的。Dara的感受代表了大多数追星族们的心声,可以说,在追星问题上,追星族们哪怕花费了大量财力、精力去追星,他们也无怨无悔。

 

也有人认为疯狂追星就是一种“脑残”行为

追星,历来备受争议。不少家长认为:这些明星有什么才德?仅仅也不过是颜值较高而矣,帅可以当饭吃吗?孩子的疯狂追星行为,绝大多数父母却为不解,他们也很担心追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,因此不少家长会采取经济控制、劝说等手段加以制止。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,围绕着是否追星产生了摩擦、碰撞甚至激烈的社会冲突也并不鲜见。

比如2013118日早晨,在父女因追星问题而产生争执时,13岁女儿小兰的一句“我爱我的明星,比爱父母更重要”,点燃长期家庭矛盾的导火索,愤怒之下丧失理智的父亲,用菜刀接连向女儿脖子砍了两三刀,将孩子杀死。

 

 03 追星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?

为一睹偶像真容在机场彻夜守候;见到偶像兴奋大喊,甚至幸福的哭至晕倒;因为追星离家出走,甚至六亲不认;为维护偶像声誉,不惜聚众掀起网络骂战……对于这些疯狂追星行为,不少人都觉得难以理解,甚至轻蔑地斥为“脑残”。那么,这些追星族到底是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状态?

 

慕拜心理

从心理学来分析而言,青春期是青少年形成自我认知的重要时期,在此期间,膜拜偶像、爱美、好奇都是一种天性。通俗的说,青春期是一个充满幻梦与好奇的“多梦季节”,这个时期他们很需要在自己心中树立起一些理想的榜样,并作为偶像崇拜,以求得精神依托。所以,中学生是追星的易感人群,他们所追的星,男的大多英俊潇洒、风流倜傥,扮演的也多是些义胆冲天、侠骨柔肠的铮铮铁汉;女的则羞花闭月、沉鱼落雁,扮演的也多是些娇媚可人、善良温柔的亭亭玉女;甚至就连体育明星也都英姿勃勃、气质逼人。这些星们的“闪光”表现难免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羡慕、迷恋、崇拜甚至疯狂。

这种慕拜心理跟邪教的精神控制有所相似,比如邪教也是抓住了人们对偶像的慕拜心理来洗脑的,教主们往往吹嘘自己是“活佛”转世,具备如何超能力的“神”,以此来满足人们盲目崇拜心理。这种慕拜心理达到痴迷程度,同样也会毫无顾虑的为邪教倾家荡产的捐钱、捐物,甚至还会出现自杀行为。比如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办山任村二组村民罗巧利,她不幸落入邪教陷阱,在全能神高度精神控制下,罗巧利为了追求所谓的“天堂”,于今年612日在自家果园上吊自杀,年仅51岁。

 

从众心理

在中学生中,追星现象很普遍,势力也很大,以致本来没多大心情追星的同学,为了不被看做“落伍”,不被视为“异端”,也自觉不自觉地入了流。如电视画面中,处处都有各式各样的歌星、影星,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让别人欣赏的一面。在耳濡目染中,你就会不自觉的对某位明星有所好感,发展到后来,会产生特别的偏好和心理依恋。

“别人都有自己的偶像,如果你没有,那肯定是OUT了。”说起自己追星的过程,杭州的小玲解释说,自己就是在身边人的影响下不知不觉的加入了追星族。她说,在上中学时,身边的闺蜜们向她聊得最多的就是偶像的八卦新闻,甚至还向她借钱购买偶像的原声唱碟。受闺蜜影响,小玲也在不知不觉中把某星树为了自己偶像。从此以后,自己的世界仿佛就跟偶像牢牢的连续在了一起,不但把偶像做为自己的择偶标准,甚至即便在婚后,每次只要一看到偶像的电视画面,她全身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。

 

时尚心理

“追星”,在不少中学生看来,就是件时髦的事,至于有没有道理、有没有价值,他们才不会管那么多,总之,对他们来说,只要有“星”可“追”就足够了。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,时尚心理是一种抽象行为,既是一种引领,也是一种潮流。比如你看到身边人穿的某件特别好看,当你身边的人越来越多人穿这种款式的衣服,于是便形成一种潮流,而你如果这种款式的衣服,心里就会有种“OUT”的感觉。

当然,这种时尚心理有时候也会是一种误导。在广州天河查获的全能神人员中,其中也不乏大学生的身影。据其中一位女大学生交待,她身边有不少大学生流行信仰基督教,她本来想“时尚”一把接触基督教,没想到却误入了打着基督教旗号的“全能神”,再加上全能神盗用基督教的部分术语,并效仿了基督教的一些活动模式,她甚至直到被查获时还不知道自己信仰的却是一种邪教。

 

 04 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

作为一种亚文化,“追星”行为历来备受争议:一边“追星族”乐此不疲甚至为偶像痴狂;另一边对“追星族”的所作所为难以理解甚至强烈排斥。那么,追星到底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?

 

追星的负能量倍受争议

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,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,偶像崇拜意识很浓厚,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学习、生活等日常行为,甚至更深层次地涉及到他们的心理发展、品格建立、学习动力和人生观的形成等方面。

一位家长在网上论坛里用“辛辛苦苦教育的小女孩,瞬间被欧巴变成脑残”为题发表帖子,表达自己对对女儿一门心思追星不思学习的担心。这个问题不只一个家庭存在,青少年追星,是一个共有的现象。眼下,随着各种走红明星越来越多,一些中学生追星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,为维护偶像打架群殴;为追星放弃学业;为偶然自杀等等。正是青少年追星问题日益严重,家长们对追星问题也越加重视。

“演艺圈都是很乱的,经常搞些欧七欧八的事,各种明星的八卦丑闻满天飞,太不靠谱了……”不少传统家长认为,小孩子如果拿这些明星做偶像,在其成长过程中,难免会进行 “效仿”,会被带坏的。

有心理学家认为,“追星”之所以从个体偏好演化为一种社会现象,根源于偶像满足了某些青少年特定的精神诉求,而这些引导如果是积极的,那么会对个人成长带来有利的一面;而一旦走入偏执,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。

 

追星也有正能量

“青少年偶像崇拜,表面上看是出于从众心理、追求时尚之举,但其实从内在心理机制来说,他们是通过追星这一行为,将自己个人的美好愿景投射到偶像身上,希望以偶像作为效仿对象,或者从中寻求自我安慰和精神寄托。”有心理学家认为,寻找榜样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诉求,特别是在当下中国青少年学业负担、竞争压力大、生活偏于单调沉闷、传统价值观不断遭遇冲击等情况下,他们往往会从明星身上寻求一种“正能量”,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导航,从而缓解压力。

 

在国外,追星也是一种社会常态

在许多人的惯性思维里,追星只有负功能,却没有正功能。事实上,这些看法过于偏面。比如,W君从大学开始就疯狂追星,他喜欢某女歌手可谓疯狂的一塌糊涂,参加活动看演唱会这些就不提了,最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,连他的汽车也是专门花钱买了个以他偶像的名字字母+生日组成的车牌号;就连他的手机号码也是前几年花高价购买的一个号码,只因为末尾四位数是他偶像的生日。不过,他和大多数人印象里的追星族不大一样,他并不是只把时间花在了追星上面,他偏偏上学的时候年年拿奖学金,并且毕业后也在薪水较为丰厚的单位上班。对他来说,追星的动力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,也给他事业上的进步提供了动力。

 

 05 结语

 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,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。面对女大学生“打广告追星”,我们不能一味进行“棒杀”,也要关注追星背后的情感需要和精神诉求。说到底,追星不是“洪水猛兽”,适度的追星能起到一定的情感支持作用,我们不能单纯把追星行为当成“脑残”。

合作伙伴
版权所有:海南省反邪教协会 地址:海口市红城湖路100号省直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2栋1层 邮编:570203
电话:0898-65393360传真:0898-65393360邮件:hnkxxcb@163.com
全程开发设计:海南中立科技